在《權力的游戲》中,小指頭有一句至理名言,“混亂不是一場深淵,而是向上攀爬的階梯。”
2020最混亂的行業,當然要數電商直播:很多人闖進來,希望抓住機會,實現財富的躍遷。也有的人,在一夜暴富的美夢里,不知不覺就把自己送進了監獄。
直播賣假貨,涉案2億元
在某短視頻平臺,一個擁有3.6萬粉絲的賬號相當活躍:俊男靚女,個個潮牌加身,段子劇演得飛起。
與此同時,主播幾乎全天無休的直播賣貨,引得網友一邊買買買,一邊瘋狂點贊:這家品牌也太跟得上時代、太會做營銷了吧,“不愧是潮牌!”
然而熱鬧之下,最近該賬號被警方揭穿了騙局:售價500元的潮牌T恤是假的,成本不到20塊,售價800元的潮牌衛衣也是假的,成本只要50塊。
在將20多名涉案人員一鍋端之后,警方搗毀了5個售假窩點,其中2個倉庫加起來有七八個籃球場大,存有假貨30多萬件,涉案金額將近2億元!
值得注意的是,在被警方查獲之前,這批假貨的日銷量高達10萬多元。以高達1500%-2400%的利潤率計算,這伙人每天至少凈賺超過9萬元。
把假貨賣出了“正品范兒”?
按理說,目前國內賣假貨早就不是新鮮事。但是今天早上,這則假貨案例卻登上了微博熱搜。
夸張的地方就在于,青松為什么會用小指頭來跟這些人做類比呢,因為他們的膽子真的非常大——不僅賣假貨,而且還把假貨賣出了一臉“我就是正品”的感覺。
今年5月17日,如今已經被抓的假貨老總,大搖大擺的在福建某市召開了線下新品發布會。
這可不是一般的發布會,被邀請的嘉賓除了明星,還有當地黨工委書記、某不知名電商平臺CEO。他們甚至還在現場與國內某知名文化IP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。
從新聞通告來看,讀者完全看不出這場發布會有任何問題。賣假貨做到這個份上,可以說是相當有“排面”了。
事實上,我們大膽猜測,那些被邀請的嘉賓,其實大概率是被蒙蔽了的。為什么這么說?因為被騙的不止他們,還有一大群掏了真金白金的加盟商。
沒想到吧?這伙人大張旗鼓召開發布會,目的就是賺加盟商的錢。
根據南京日報報道,早在今年4月,這伙人就開始花錢買水軍,在多家國內大型知名網站宣傳造勢,謊稱自己拿到了國際知名潮牌的授權,并且計劃在全國招加盟商,一起去商場開門店。
一通操作下來,5月17日發布會當天,從全國各地趕過來200多名參會人員。通過預售60萬元到120萬元不等的加盟代理費用,這伙人當場就非法獲取暴利數千萬元!
也就是說,200多個參會者當中,至少有20多人繳費了,這轉化率,隔壁專業做品牌加盟的團隊都要羨慕哭了。
摸準了消費者心理,賺的就是人性的弱點
市場上賣假貨的人很多,在假冒大牌方面,主要可以分兩類:
第一類自知賣的是假貨,因此價格比正品便宜很多。
第二類就不一樣了,雖然我賣的是假貨,但我還是要給消費者提供買正品的那種feel,因此品質雖然差了,但是價格絕對不能低。
這次的假貨老總,走的顯然是第二條路。
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,對于選第二條路的原因,假貨老總說,摸準的就是消費者“以價格高低論真假”的心理。
這話一點也不假。有統計顯示,目前在潮牌行業,頂部10%的骨灰級用戶貢獻了48%的市場份額。
剩下90%的人,其實都對潮牌并沒有太多執迷。
有人只是想買個穿出去有面子的牌子,至于買的是真貨還是假貨,只要別人分辨不出來就行了。這就是低價假貨存在的市場基礎,可以說是周瑜打黃蓋,一個愿打一個愿挨。
還有的人呢,想買正品潮牌,但是官方渠道太貴了,想省點錢,于是四處比價,最終找到了和正品很相似的渠道,以稍微低點的價格,讓自己心滿意足的以為買到了正品。這就是高價假貨存在的市場基礎。
不得不佩服,假貨老總其實是個聰明人。如果他真的能拿到品牌方的授權,這生意說不定確實能從線上發展到線下,幫助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做大做強。
賺錢的方法都寫在《刑法》里
很可惜,如今東窗事發,假貨老總的牢獄之災基本沒得跑了。
《刑法》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:“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,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處或者單處罰金: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,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處罰金。”
什么叫數額“較大”和“巨大”?銷售金額在5萬元或25萬元以上就夠了。
按我們之前提到的日銷量超10萬元,倉庫存貨近2億元計算,假貨老總至少坐牢三年,頂格處理判7年也是有可能的。
除了吃牢飯,罰款當然也逃不掉。
根據青松的了解,侵犯知識產權,罰金數額一般是違法所得的1倍以上5倍以下,或者按照非法經營數額的50%以上1倍以下確定。
也就是說,假貨老總大概率不僅要把非法賺的錢全部吐出來,還得倒賠錢!
這大概就叫“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”吧。
混亂確實是階梯,但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走,有時候選擇權就在自己手里。
從踏上賣假貨這條路的那一天,假貨老總就應該意料到,將來會有翻車的這一天,因為互聯網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信息透明。
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,賣假貨,必然被發現,這是毫無疑問的事。
我們要相信,正義可能會遲到,但是永遠不會缺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