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發展人工智能對中國來說是一次時代的機遇。”2017年的兩會期間,雷軍再次發出了呼吁。他表示,只需要3-5年,就能讓每個人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樂趣和便利。作為小米的掌舵者,他早已為小米在人工智能上規劃好了藍圖:在2013年,小米便開始以各類硬件進行生態鏈布局。除了手機外,小米電視、小米插線板、手環、九號平衡車、小米電飯煲、小米空氣凈化器、小米凈水器……眾多硬件產品爭相面世,豐富的產品線讓小米生態鏈更加飽滿,也為小米的人工智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小米無疑是創新者和顛覆者,追求極致發燒精神,致力于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科技的樂趣。面對人工智能的崛起,它又一次走在了行業前列。
“2017 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”近日在北京舉行。4月28日,小米MIUI廣告銷售副總裁金玲受邀參會并發表《人工智能時代的營銷變革》主題演講,詳解人工智能時代小米在營銷領域的探索和布局。
“在智能硬件上,小米投資了280多款智能硬件產品,目前已經有30%的產品與大家見面,還有70%的產品在路上。”金玲介紹,可以預見,未來隨著小米眾多智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,小米在人工智能的硬件+軟件+數據+算法這四大基礎領域的布局也將越來越穩固。
在金玲看來,隨著媒體的變遷,信息交互方式發生了改變,互聯網將交互由被動變主動,而人工智能時代,信息的交互更加錯綜復雜,實時互動,并將會越來越廣泛且深度的聯動起來。營銷也將呈現出這三大趨勢:
第一是個性化。人工智能意味著每個人的個性化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。手機,作為連接世界的入口,已成為人體的新器官。而小米手機一直都是年輕人的最愛。同時,小米手機+MIUI體系,擁有21個日活過千萬的APP,覆蓋用戶內容、資訊、工具、個性化等全方位的需求。
第二是場景化。廣告的出現要貼合場景,同時廣告的媒介也越來越豐富。如今,小米已有超2億用戶,小米全場景營銷能夠第一時間迅速覆蓋全量用戶。更為關鍵的是小米通過算法能夠精準識別用戶的場景,在適當的時間,以恰當的內容觸動消費者。
第三是實效化。“moment這個時刻至關重要。”金玲強調,用戶的需要只有及時滿足,才能起到“臨門一腳”的關鍵作用。“用戶想喝咖啡的時候,能及時告訴他(她)哪家咖啡店最優惠。”她表示,“技術的先進性就在于越來越了解消費者。”小米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數據,能夠描繪出一個完整的數字化的標簽化的人,無論服務還是廣告,都可以通過提取標簽數據,更精準的觸達用戶。
金玲認為,硬件和軟件的交叉口將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口:一方面通過智能硬件進行有效的用戶覆蓋;另一方面,通過軟件進行數據積累從而形成更廣更深的數據聯動,對用戶行為做更清晰的描繪,從而更精準的洞察用戶需求。小米在OTT上的布局便是一個極好的例證。
金玲指出,一個真正的互聯網電視一定是個性化的,用戶能夠自己做主的智能設備。然而市面上的眾多所謂的互聯網電視卻背離了這一本質。作為最早的互聯網電視之一,小米電視一直在堅持創新和品質,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。目前,小米OTT累計銷售終端1600萬臺,激活率高達85%,遠遠高于市場激活平均值。
而要真正實現“在合適的時間、合適的場景下,把合適的廣告推給合適的人”的目標,大數據處理能力則是關鍵,包括各家數據的覆蓋面、顆粒度、能不能及時更新等方面,而這也決定著未來各大公司在市場上的地位。她認為,數據的厚度決定用戶行為定義的準確和清晰程度;而數據維度也很重要,“不同場景下,用戶變化是很大的。”單一緯度無法對用戶有清晰的洞察;另外一個重點內容是數據的精度。
以小米電視的人工智能系統——PatchWall拼圖墻為例,其通過24小時不間斷的深度學習,觀察用戶的使用習慣,將其喜好的作品推至首頁,電視呈現出瀑布流無限加載的樣式,從而讓用戶沉浸在這種瀏覽之中。“Patchwall不僅能為用戶推薦個性化的內容,還可以更精準的推送廣告,為廣告提供更契合的媒體環境,瀑布流和隨意變換的布局也讓廣告展示更原生。”
小米營銷最新推出的解決方案“小劇場”就充分體現了媒體打通的優勢。系統會追蹤用戶,實現素材高效展示。同時,對于多素材和有展示順序要求的客戶,小劇場也可以完全滿足,無論用戶以什么樣的順序打開媒體,都能保證客戶的廣告素材按照要求的順序展示給用戶,并且同時實現去重和頻控。
“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,廣告會成為用戶需要的商業信息,而不再被人反感,這是我們每一個營銷人要努力的方向。”最后金玲如是說。
來源:MK營銷智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