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騰訊、阿里對產業互聯網傾注巨大熱情不同,百度更看重的是人工智能技術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專訪時說,互聯網更適合消費端,對于企業端,“簡單的互聯網連接其實增值不大”。
李彥宏現在幾乎是“行走的AI”,每逢公開場合演講,他談的最多的就是AI,即人工智能,就連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,連續5年的關鍵詞依然是“人工智能”。
與之相識近20年的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,形容李彥宏像個“布道者”:“每次他都希望所有人、所有公司都能用得到人工智能技術。”
這或許也是能讓他打開話匣子的話題之一。果然,聽到“人工智能”4個字,李彥宏沒有拒絕,在3月9日兩會間隙,接受了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的獨家專訪。
前幾天,在人民大會堂,李彥宏就曾被問到百度是否已掉隊的問題,他回應說,像無人駕駛汽車、智能音箱這一類是百度比較擅長的,而那些“技術含量沒有那么高的,我們做起來就相對困難一點”。
這大概是李彥宏“優越感”的體現。
百度對企業端業務同樣非常重視,但比起騰訊、阿里對產業互聯網的熱情,李彥宏覺得,百度的驅動力還是人工智能相關技術。他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:“互聯網更適合消費端,對于To B端,簡單的互聯網連接其實增值不大。”
關于時代的劃分,BAT都有自己的猜想,李彥宏也有一個答案:過去20年,人類走過的是互聯網時代;未來進入的,應該就是人工智能時代。
互聯網只是前菜
2016年3月,在中國(深圳)IT領袖峰會上,馬化騰和李彥宏曾有過一次對話。當時一起對談的還有賈躍亭和楊元慶。那一年,共享經濟、互聯網生態、人工智能還是討論的熱點。
會上,在探討互聯網公司應該如何切入To B的企業市場時,李彥宏和馬化騰還一度“掐起來”。當時馬化騰提到,早在十幾年前,騰訊就對企業市場寄予厚望,當年還曾將其列為騰訊的三大戰略之一,但做得很失望,過了很多年,還是非常不容易做,所以騰訊更注重的是消費者的大網絡,企業市場也在做,但并不是相同的維度,量級是不一樣的。
李彥宏問:“你是說你不看好企業級軟件這個市場,還是說你雖然看好,但是你不想進入?”
馬化騰回:“我是說它的發展會慢很多,它不像消費級的,出一個應用瞬間就發展了。”
李彥宏繼續追問:“雖然是慢,但你10年前就已經開始做了,是不是這個市場10年過后還沒發展起來?”
結果兩年后,2018年11月初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,馬化騰再次對話李彥宏,這時“產業互聯網”已經變成熱詞,而騰訊在組織架構重整之后,也表示要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。
不少人感覺受到了沖擊,馬化騰對此很疑惑:“現在BAT都看上了產業互聯網,我不知道為什么我一提完之后,好像大家都非常清晰了。”
一旁的李彥宏默默補了一句:“To B還是一個英文詞,大家覺得還是難以接受的。”
言下之意,換成中文表述的“產業互聯網”更容易被理解。百度也曾在一篇官宣文章中說,百度已從早期“更懂中文”,發展到現在“更懂你”,懂的方式則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。
在李彥宏看來,如果互聯網是前菜的話,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主菜,他不贊同人工智能是互聯網一個分支的看法,認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。
李彥宏對于產業互聯網也不陌生。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,他就想過把互聯網的理念搬到各個To B的垂直領域,但經常會發現使不上勁。因此,比起AI,To B在李彥宏眼里不是什么新鮮事,他甚至覺得人工智能也會連To B一起改變。
市場仍需教育
2018年,李彥宏曾去武鋼參觀過一次,那是他第一次進煉鋼廠,進去之前甚至戴反了安全帽。
雖然對傳統行業不熟悉,但李彥宏一進去就感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很多東西,從而能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。
他還研究過挖掘機作業。他發現,這個行當現有的模式通常是一個小企業主買十幾臺挖掘機,然后再雇人到各個工地干活,但經常是很多挖掘機被閑置,因為沒人來干活。
“現在的年輕人其實都吃不了苦,挖掘機現場又臟又累,所以沒有人想干這種活。”緊接著,李彥宏話鋒一轉,“但是用人工智能的方法,我們就可以讓挖掘機實現少人甚至是無人就可以把活干了。”
在李彥宏眼里,制造業還有一個關鍵環節,就是人工質檢。他認為,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,也可以把這部分人力解放出來。
這恰恰也是很多人擔心的地方:人工智能的發展,導致機器大量代替人的工作,那么接下來會不會產生大量失業?
李彥宏反倒認為,人工智能知識的匱乏會限制人們的想象力,但卻不會限制工作機會的產生,人工智能的應用,也會有大量新的機會被創造出來。“恰恰相反,那些不夠AI化的企業無法適應新的時代,注定會被新一代的企業所取代。”
李彥宏對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表示:“每一個行業都可以看到很多機會去提升生產效率,創新驅動、轉型升級,人工智能能夠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。但是我覺得,大多數企業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。”
等待撥云見日
2月22日,李彥宏在一封內部信中稱,百度對于人工智能商業化的探索,正在“撥云見日”。
在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采訪時,李彥宏稱,目前人工智能商業化進展得很不錯,還在逐步推進。早前他曾對媒體表示,百度這幾年研發投入,占總收入的15%左右,這應該是國內主流公司里面研發占比最高的。
但人工智能的落地速度和投入比例是否一致?李彥宏有些無奈。他對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說:“落地速度我們也希望更快,但是只有這么多人力,而且從宏觀理念到實際落地執行上,還有很多市場教育的工作要做。”
目前,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業化嘗試,主要集中在未來城市和智慧出行兩個領域。
百度副總裁、人工智能商業化總負責人楊濤曾在北京科博會上介紹說,百度人工智能商業化的戰略是兩端一腦一云,一端是自動駕駛,一端是智能生活家居,腦是百度大腦,云是智能云;而戰略的落地,最重要的賽道除了和行業結合之外,就是智慧城市。
李彥宏也稱,雄安新區市民中心就有百度的無人駕駛車展示,具體的城市規劃百度也在參與。
李彥宏告訴《中國企業家》,今年百度人工智能業務的重點方向就是智能家庭,包括智能音箱、電視伴侶等。
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,2018年第四季度,百度智能音箱出貨量已躋身全國第二、全球前四。今年兩會期間,李彥宏透露,百度帶屏智能音箱已占據99%的市場份額。
此外,百度自動駕駛商業化也備受關注。今年兩會,李彥宏也提交了關于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的提案。據了解,百度正在開發的自動駕駛新項目就包括解決“最后一公里”出行需求的L4無人駕駛,即自動泊車。
2018年7月,百度宣布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“阿波龍”在廈門生產車間批量下線,量產規模已超100臺。此外,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與紅旗聯手打造的“E•界”也在2019年小批量下線示范運行,但其他自動駕駛車輛的量產還停留在時間表上。
李彥宏曾對記者表示,無人駕駛市場推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今年將在長沙開始商業化的試運營,屆時在長沙的一些區域,乘客可以打到無人車。
創業多年,李彥宏有個深刻的體會,“很多我不擅長的事,最后也勉勉強強做成了”,他覺得原因在于他想做成的心態,“我為了做成這件事,什么都愿意干,所以慢慢地,很多事也就這么過去了”。
雖然否認過“百度All in AI”,但李彥宏還是已經把自家業務的戰略賽道清晰全面布局到了AI領域。
不知這一次,百度勝算幾何?